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
/
/
转载自《企业改革与发展》第4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加坡路径
资讯分类

转载自《企业改革与发展》第4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加坡路径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胜科纳米
  • 来源:《企业改革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5-25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本文聚围绕新加坡过去半个世纪制造业升级转型和赛道转换,聚焦科技与金融,结合创业企业的实践,剖析新加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转载自《企业改革与发展》第4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加坡路径

【概要描述】本文聚围绕新加坡过去半个世纪制造业升级转型和赛道转换,聚焦科技与金融,结合创业企业的实践,剖析新加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胜科纳米
  • 来源:《企业改革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5-25
  • 访问量:0
详情

编者按:《企业改革与发展》(月刊)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智库型月刊。主要栏目:宏观大势、政策解读、发展战略、企业探索、数字经济、调查研究、企业改革、海外镜鉴等。近日《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海外镜鉴栏目刊登了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的一篇文章,以企业家的视角将新加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做了分享,对于产业的发展可以给予借鉴作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加坡路径

李晓旻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摘要】本文聚围绕新加坡过去半个世纪制造业升级转型和赛道转换,聚焦科技与金融,结合创业企业的实践,剖析新加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关键词】新加坡;产业转型;科技与金融;政府补贴

 

新加坡制造业发展、产业转型之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建国,新加坡几乎每十年就转换一次产业赛道,这些赛道大多数都属于制造业,而且都有鲜明的高科技属性。开辟新赛道的同时,又对老赛道持续不断进行全方位升级,最终将这些产业都打造成为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龙头产业基地。六十年代,海事航运业首先崛起。新加坡打造了数十公里长的高效率集装箱码头海岸线。至今新加坡港仍是全球最大港口之一,当之无愧的国际海运物流中心。近年来为了让出宝贵的市中心海岸线,新加坡在西部大士(Tuas)填海,延长海岸线三十多公里,全部作为更高规格的码头用途。开启了市中心港口码头大规模西迁的浩大工程。从地理位置上看,新加坡港并不是马六甲海峡的最佳位置。但新加坡港凭借先进的硬件设施、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廉洁的经营理念,受到国际海运业的青睐。据我国商务部信息显示,2019 年新加坡海事航运产值 111.1 亿新元,占该国制造业总值的 3.3%,就业人数为 5.53 万人。七十年代,石油化工异军突起。打造裕廊岛石化中心。这个不断填海扩大面积也只有 32 平方公里(与我国澳门等大)的小岛,聚集了埃克森美孚、巴斯夫、壳牌、杜邦、住友化学等上百家世界顶级石化公司。经过 30 年的不断升级扩建,2008 年,新加坡已成为全球三大石油贸易和炼油中心之一。高端石化产品为新加坡赚取了大量外汇,而石化副产品也都物尽其用。比如,新加坡本国电力供应绝大部分都来自柴油发电。听起来奢侈,但其实成本管控的非常好,新加坡的电价,仅仅比中国国内稍高一点,远低于欧洲大多数国家。位于裕廊岛海床以下距离地表 150米处,新加坡建成了相当于 600 个奥林匹克游泳池容量的地下储油库。来自于全球各地的原油在裕廊岛获得精炼,也让这个本无任何资源的小国,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八十年代,半导体产业崛起,几乎跟台积电(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公司)发展同步。据 EDB(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 ) 报告显示,至今新加坡已聚集了 14 个硅基晶圆厂,6 个非硅基晶圆厂, 26 个封装厂,40 多家大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近年来,活跃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里的外来高级人才中,很大一个分支就来自于新加坡。近期的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问题,让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呈现出二次腾飞的盛况。九十年代,生物医药产业崛起。全球排名前五的制药公司在新加坡都陆续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科技中心。据说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多次疫情危机,全球使用的多种药物都是在新加坡生产出来的。2019 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362.7 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 10.8%。进入 21 世纪后,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科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宝洁研发中心、希捷研发中心、应用材料研发中心、劳斯莱斯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等大型研发中心项目纷纷落户新加坡。这个阶段,新加坡成功完成了从中低端制造到主动研发辅助高端制造的华丽转型。此外,新加坡在航空、农业科技、医疗、教育等基础领域的发展均可圈可点。与此同时,当地自然环境却保护得非常好。

 

科技与金融支撑产业发展2020 年新加坡的人均 GDP5.89 万美元,全球排名第六,亚洲第一。2022 年人均 GDP 更是高达 8 万美元。而 2020 年新加坡制造业占 GDP 比重达到 21%,是极少数制造业比重超 20% 的国家。新加坡的制造业含金量非常高,基本都是竞争力极强的高科技制造业。就算是港口码头、石油化工这些传统行业,也都不断通过高科技赋能展现出全新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的科技与金融行业提供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就科技而言,新加坡鼓励企业投入并主导科技,在企业科技研发不够成熟的阶段,则由政府牵头设立科研机构引导市场,阶段性支撑新兴产业发展。说到政府牵头引导科技研发,就必须提到新加坡科技局以及其下属的科研机构。新加坡科学技术与研究局(A*STAR),下属有 14家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配合本国某些新兴战略产业布局而专门设立的工程技术科研机构。例如,ICES(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Science专门从事化工与化学技术科研,配合该国强大的石油化工产业;SIMTech(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专 门 从 事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配合该国精密制造以及后期的航 空 航 天 产 业;IBN(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 Nanotechnology)专门从事生物技术和纳米科技研究,配合该国生物医药和纳米科技产业;IHPC(Institute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专门从事高性能运算、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配合该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后期的人工智能产业,等等。鉴于新加坡的研究所都是围绕工业的密切需求下设立的,其诞生之日就承担了鲜明的“服务工业需求”历史使命。根据全球技术发展状况,其研究方向也在根据工业技术发展需求不断做出调整。甚至因为某些科技产品走向没落,与之匹配的科研机构也随之消亡。伴随本地企业主导的商业化运作科研机构的崛起,新加坡政府研究机构会主动选择退出。例如,IME 拆分的 AMF 公司商业化运作并日趋成熟,新加坡微电子所就主动退出了硅光代工领域。就金融而言,新加坡政府始终把金融业定位于助力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工具手段,在支撑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国际化金融管理制度。众所周知,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开放的市场环境,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中立的国际地位,稳定的政治制度,使得国际资本格外青睐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新加坡的金融业是依托在本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换一个角度,如果本国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为本国的科技产业提供资金,那势必导致被忽视的产业萎缩,金融空心化的局面也就是必然了。笔者认为,新加坡的发展模式是“本国经济内循环立命,国际大循环谋发展”的模式,这也使得新加坡在历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都表现出极强的抗衰能力,在危机过后也都呈现强有力的复苏反弹。此外,新加坡的政府补贴制度也很重要。新加坡政府的补贴政策极其透明,都发布在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案中,网上随时可以查阅。对于企业的补贴基本没有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大多数都是基于符合资格的员工人数在薪资或技能提升培训领域的企业支出进行统一补贴。乍一看似乎是 “撒胡椒面”。但新加坡公积金局掌握所有企业雇员公积金缴纳数据,新加坡税务局掌握所有雇员个人所得税缴纳数据,所以,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政府补贴,几乎没有任何漏洞可钻。新加坡政府深谙“补贴公允性”之道。优秀企业都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了血路,而不是靠补贴出来的。而基于公积金缴纳和税收的大数据制定的补贴政策最无争议,无形中又引导了企业合法合规缴纳公积金和税收,并愿意主动投入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整体国民技能水平。

 

从“胜科纳米”发展看政府有效赋能半导体芯片失效分析,材料表征技术是众多半导体企业生产科技活动的刚需。但当年的新加坡市场上没有一家商业化运作的高端分析实验室,来自工业界的此类需求,只能委托政府背景的科研院所。然而,政府背景的科研机构,无论是在时效性、还是在工业产品的理解深度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在此契机下,胜科纳米新加坡公司(2017 年成为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瞄准商机为新加坡半导体工业界提供商业化运营的实验室分析测试服务。2004 年创立伊始,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买不起昂贵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在与新加坡微电子所沟通后,胜科纳米获得了研究所实验室原本闲置的夜间时段租赁权,并维持了三年的租借模式。2007 年,随着业务持续做大,这种依靠租用设备的商业模式走到了瓶颈,于是在设备厂商 FEI(今天的赛默飞电子显微镜事业部)协助下,公司获得了第一台聚焦离子束设备。解决了设备的问题又遇到了人才招聘问题。迫在眉睫之时,新加坡政府的“企业技术提升计划”(The Growing Enterprises with Technology Upgrade,简称 GET-UP 计划提供了帮助。在这个计划下,企业仅需支付 30%-50% 的薪资,就可以从政府研究所中获得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提升,为期 6-12 个月。而合约到期后,企业可以选择是否要全职雇佣这名技术人员。这为初创期的胜科纳米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随后的几年中,公司依靠自身利润积累以及新加坡本地三大银行(UOB 大华银行, OCBC 华侨银行,DBS 星展银行的各种贷款支持,快速成长为东南亚最具规模的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伴随着业务的扩张,公司跟政府研究所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微妙变化,定价方式成为了矛盾焦点。政府研究所的仪器设备都是使用政府财政预算一次性采购,不以盈利为目的,也对设备成本不敏感,所以其定价方式对商业化运作的公司形成了巨大的价格竞争压力。于是公司将此问题反馈给新加坡科技局。令人欣喜的是,新加坡政府在认真评估后,快速做出了回应:要求各家政府研究所根据市场化运作的成本逻辑重新评估实验室服务定价,这为胜科纳米后期的健康发展营造了公平的价格环境。同时,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也来主动了解公司还需要政府做哪些配套支持。2012 年,笔者跟随“新苏合作理事会”新加坡企业代表团回到国内,在考察了多个城市后,决定落地具有完备的产业生态、国际化视野、廉洁高效的政府团队的中新苏州工业园。与此同时,新加坡大华银行也几乎是同步将与胜科纳米的合作延伸到了中国大陆,利用各种灵活的金融工具,协助购买多台设备。伴随胜科纳米在新加坡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新加坡政府也对科研机构绩效考核机制悄悄做出了调整,逐年淡化研究所实验室对外服务的营收考核,转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交付。这无形中是逐步把分析服务市场让给了更具竞争力的市场化运作公司。2016 年前后,新加坡将多家政府研究所的分析实验室合并为一个实力更强、更加集中化管理的“中央实验室”,这避免了各家研究所在分析实验室领域的重复建设,节省了大量政府财政预算。而究其本质,就是研究所更专注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课题,采纳并实施剥离必要非核心的实验室(Labless)轻资产运营模式。科研活动中所产生的分析测试需求,既可以选择政府背景的“中央实验室”,也可以选择胜科纳米这样的商业化运营第三方实验室。从这个阶段开始,公司跟政府研究所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竞争关系,成为了更加亲密的合作伙伴。至此,研究所、政府“中央实验室”、商业化运作实验室三方合作,从不同维度共同服务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科技与金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两把利剑。没有制造业实体支撑的科技活动是没有灵魂的;失去了科技进步科技迭代的制造业也将退化为没落的传统行业,而脱离了高质量制造业主体,金融业也将被空心化成为空中楼阁。从胜科纳米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未必需要直接的资金援助,更应该是根据产业发展动态,直击企业发展痛点的政策调整策略。新加坡政府不断做出动态调整策略,最终形成健康产业生态,堪称经典,值得我们思考。而金融行业对科技行业尤其是科技仪器的贷款,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可喜的是,最近这一两年,中国国内银行也陆续开始在这些科技贷款领域有所突破,无疑是中国科技初创公司的福音。

 

原文已刊登于《企业发展与改革》2023.4.28 第4期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胜科纳米(新加坡)20周年暨胜科纳米国际总部开幕
2024 03-25

胜科纳米(新加坡)20周年暨胜科纳米国际总部开幕

2024年3月,胜科纳米新加坡公司迎来了成立20周年的首批系列庆祝活动。作为半导体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先驱,胜科纳米不断创新,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服务。
“芯聚中德 胜科领航”丨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研讨座谈顺利举行
2024 03-05

“芯聚中德 胜科领航”丨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研讨座谈顺利举行

“芯聚中德 胜科领航”丨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研讨座谈在中德生态园顺利举行
晋芯相聚  未来可期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趋势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 03-03

晋芯相聚 未来可期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趋势研讨会顺利召开

3月1日下午,“晋芯相聚 未来可期”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趋势研讨会在胜科纳米福建实验室召开。本次会议由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建设筹备工作组、胜科纳米(福建)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胜科纳米

  © 2022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02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