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见证 | 新华社走进胜科纳米,感受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沧桑巨变
- 分类:胜科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1-04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直播的焦点放在了中新工业园区的标志性企业——胜科纳米苏州总部,公司创始人李晓旻先生接受了采访,讲述了他的创业历程和与苏州工业园区的故事。此次新华社的直播吸引了超过3万名观众在线观看,同时在百度直播、秀我中国、瞭望智库、瞭望东方周刊(抖音号)、快资讯等多个平台上进行了同步直播,新浪财经等媒体跟进报道。
直播见证 | 新华社走进胜科纳米,感受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沧桑巨变
【概要描述】直播的焦点放在了中新工业园区的标志性企业——胜科纳米苏州总部,公司创始人李晓旻先生接受了采访,讲述了他的创业历程和与苏州工业园区的故事。此次新华社的直播吸引了超过3万名观众在线观看,同时在百度直播、秀我中国、瞭望智库、瞭望东方周刊(抖音号)、快资讯等多个平台上进行了同步直播,新浪财经等媒体跟进报道。
- 分类:胜科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1-04
- 访问量:0
金秋十月,新华社直播团队走进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带观众感受了这座古城外的现代化奇迹。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曾经的泥泞水塘如今已变成了对外开放的窗口,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
直播的焦点放在了中新工业园区的标志性企业——胜科纳米苏州总部,公司创始人李晓旻先生接受了采访,讲述了他的创业历程和与苏州工业园区的故事。此次新华社的直播吸引了超过3万名观众在线观看,同时在百度直播、秀我中国、瞭望智库、瞭望东方周刊(抖音号)、快资讯等多个平台上进行了同步直播,新浪财经等媒体跟进报道。
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再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李晓旻董事长在此期间积累了半导体领域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当时,我发现半导体芯片失效分析是众多半导体企业生产研发活动的刚需,但新加坡市场上并没有商业化运作的高端分析实验室。” 他回忆道。
2004年,李晓旻董事长毅然在新加坡创立了胜科纳米——一家商业化运作的高端分析实验室。
2012年,他随“新苏合作理事会”新加坡企业代表团回国考察,将胜科纳米落户园区重新启程。
2020年,他撰写了一篇《Labless的前世来生》,在行业中持续发酵,逐渐成为一种行业共识和发展方向。
2021年10月,胜科纳米获批在园区科教创新区总部大楼地块,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米,总投资超过10亿元,引进世界高端半导体分析设备,增设更多半导体产业链研发测试配套服务,打造世界顶尖标准的分析与测试平台
预计2024年底,胜科纳米总部启用,将成为亚洲领先的分析测试平台。
直播中,李晓旻先生强调园区完备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国际化视野、良好的科研氛围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团队深深吸引了他,因此胜科纳米选择在这里扎根。

直播采访现场
“我们被行业界中称为芯片医院,也就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就是芯片医生。医生是最难被学校里边培养出来的,因为他必须要经过临床,而胜科纳米就是临床学习的一个基地。”在被问及企业发展中如何培养人才时,李晓旻董事长形象的介绍道,胜科纳米一路坚持建设和培养团队,注重对行业人才的培养。此外,胜科纳米半导体学院携手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共同打造了科技与设计理学硕士(集成电路设计、失效分析与可靠性分析))项目,专注于培养半导体行业的实战型人才。

直播采访现场
作为极少数在中国和新加坡都接受过教育、工作并两地创业的企业家,李晓旻董事长坦言:“我能够深切感觉到两地之间创业环境的微妙和差异,所以对于新加坡科学院的一些优秀初创项目,我希望通过介绍中新的大生态环境的差异,促进两国企业的互动更加密切,帮助创业企业少走弯路,让创业生存的几率更高。”
在苏州工业园区三十周年和胜科纳米公司成立二十周年这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李晓旻董事长表达了他的热忱。作为中新两国合作的受益者,以及新科研在苏州创新中心的校外创业导师,他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一合作中来,也愿意尽公司和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两国的创业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

直播采访现场
直播的另一位重要嘉宾是原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潘云官先生,他详细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史。潘云官先生是园区开发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于1993年参与起草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在直播中,他分享了园区从一片原生态的江南农村景象到现代化城市的变迁过程,以及园区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成功实践的证明。通过新华社的直播,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变化,并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未来充满期待。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情暖中秋, “宁”“芯”聚力

产学互促 共商未来|北大-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大咖齐聚中德生态园
